杨金荣:为红木正名
发布时间:2018-05-01 04:35:20 浏览: 次
口述 |杨金荣 整理 | 疏花 周舒 刘海军
杨金荣
杨金荣,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精细木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从事红木文化艺术事业30余年,在现代红木艺术中享有不可替换的权威地位。他认为大众对红木、对传统工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,乃至有所偏差。
整木雕刻的回形纹笔筒还能左右晃动;
可转动的葫芦瓶与内藏的12生肖
也由整木雕刻而成;
古朴的收纳柜不用任何5金件,
挡板、柜门可以拆卸、滑动;
红酒柜,能自若地展开和收缩,
既符合现代生活要求,
又兼具传统的外形及装潢
……
曾有人指着这把椅子上的藤编问杨金荣,这是新的还是旧的?他很愿意回答,由于他认为这是内行才能提出的问题。但如果有人问怎样做得这么细?那他也许会保持沉默。
我国的古人特别讲求涵蓄、悟性,1切皆不言透,1是不屑于跟1般人讲,2是讲的东西比较浅,真的深入的东西只能靠做出来。如果做出来仍看不懂、悟不到,自然就没有讲的必要了。
杨绛先生在翻译英国诗人蓝德的诗句时,有这么1句广为流传的金句:「我和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」,这句话用在传统工艺领域,便是中国匠人对手艺的高度自信。
作为红木领域的权威专家,杨金荣鲜少出席各类活动,但针对1些谬论,他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,但不会辩论。他说:“不争,不是争不过,而是需要同1个层面的对照和争辩,否则董事长穿工作服见未来丈人太无意义。”
杨金荣作品《双开门架子床》是在传统基础上重新按现代生活要求设计的新作,既传统,又现代。
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1两眼不懂,看3眼进去、4眼出不来,乃至到老,也未必看得透。这就犹如盖高楼,中间需要钢筋,地下需要很深的地基,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工夫。而钢筋、地基就相当于文化、底蕴,缺失了,则很难到达高度。”
大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,迫切的需要有正真的声音和思想来指点。
制作这样的榫卯结构是杨金荣的徒弟最基本的入门技艺。两个看似1模1样的部件,却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1起。
手艺是熟能生巧的,需要在不断重复的进程中,去改进,由量变到达质变。我们做的作品,要从日用到艺术,艺术是人类凭仗想象和感觉掌控世界的1种特殊手段,对传统工长春工作服艺而言是1个行业的最高境地。
工艺到了1定程度,就会到达极致,但如果不能与人产生关联,就只是技而不是艺,由于艺无止境。从手艺人的角度来谈,中国的传统手艺是从感知来谈,上升到艺术感,用技术来衡量是框不进去的。
以莲藕为原型的木雕作品很多,但这件作品细腻秀气,有浓郁的江南气质。
吴学忠喜欢以螃蟹为题材做木雕,展现螃蟹的千姿百态,且每组作品都有独特的寓意。
这件作品本来只有上面的木船部份,在增加了红木雕的镂空底座以后,构成了色彩反差、上实下虚的对照效果,泛舟于浪中的感觉瞬间生动起来。
我们是艺术为最高标准,而西方人则将其量化为技术,并将复杂的工艺分解为简单的零件,让机器来完成。不管多精密的机器都会有误差,所以他们允许出现公差,有了这1概念,误差在正负公差以内都叫合格。
以榫卯为例,假设以西方的技术来制作榫卯,由于有了公差的存在,装配在1起就难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现象,技术的极致也就到此为止了。而我们的匠人,则可以凭感觉发现并修正误差,将榫卯结构做到严丝合缝。
这款从上世纪80年代设计制成的圈椅,从第1稿改到现在的第8稿,还在不停地改,不停地完善。所有的竹节形制均由榫卯结构显现,却又看不出丝毫拼接的痕迹。坐在椅上既舒适非常又保有端庄的人体形态。
红木家具要用起来很牢固,看起来很轻。这样才能发挥红木木材的最大价值。如果红木家具做得粗笨,那末其他木材也一样可以做,不能发挥红木的优势。
1把椅子几10年都在不停地改,不停地调剂,才会有不同的款式。不断的变化,才会愈来愈好。但是这类变化,外部的人是不知道的,没有到顶的,所以这就是技和艺的差距。
红木家具的技艺制高点在明朝,作为大家公认的3大流派,宋朝家具虽然也很抽象,但是没有出海把红木带入中国,没法挑战更高难度的木材,没法将手艺上升到更高的高度,所以达不到明朝的工艺;清式家具则将明朝构成的艺,退步到技,因此也没有明式家具地位高。
吴学忠作品《松云图》,木纹的色泽、走向与松鼠皮毛上的纹路恰好契合,细节当中饱含了大师的巧思。
红木的特性,第1是质硬,性坚,第2是致密,毛孔细,第3是纹理美。木材有这几个特点生长周期就慢,而且大部份生长在热带地区,纬度在24度以内。这样的木头要几百年才能成才,这个资源基本上是不可再生资源。
西方讲对抗式造木,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让红木不变形,造物理念就是:你变,我让你不变,把你做成死的结构。其实木材的结构是活的,有纹路、有经络、有树脂,所以西方人将木材做死,木性就会衰减,韧性、强度就会变弱,变脆,是破坏了木性,背逆了事物的本质。因此,他们处理不了红木。
对料乱冰格上挠度踏足工艺,这是以俯视图显现的,如果从水平方向看,其实有3厘米的拱度。这样的结构设计,具有极强的坚固性和抗压性。
日本人的现代工艺比我们好,但是对传统工艺,却不知,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。有第二天本的皇宫木匠山木先生来访,在这张1平方米的桌上趴了约20分钟,细细地看桌子的工艺,最后他说:这个工艺我们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也做不了。这是杨金荣发明的对料乱冰格上挠度踏足工艺,将小料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,乱中有序,构成1个平面,但中间是鼓起来的。
中国的传统文化告知我们,要尊重、善待、不浪费材料,在工作服制度完善这样的文化基础上,我们最大限度的顺应木性,顺势而为。惟有在此理念基础上造物,才能体现出手工艺的价值。做1件东西可使用几百年而不被淘汰,就是1种继承,在这类思想指点下,我们的传统工艺才会越做越精。要做得好,做得牢,还要美,所以杨金荣认为家具应带来5大舒服€€€€肉体舒服,骨骼、眼睛、手舒服、可持久舒服,几百年1直都舒服。
《高靠背南官昌椅》吴学忠作
杨金荣搜集和制作的所有红木作品都没有做漆,“红木家具做到位了,不用做漆不打木蜡油,也不怕碰不怕用。”
在杨金荣先生家的2楼,收藏的红木作品摆设得满满铛铛。他认为大众对红木、对传统工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,乃至有所偏差。因而,他在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寻得1块地方,建了1座8000平方米的茅山红木艺术馆。里面摆设了杨金荣和团队几10年来创作的红木精品,他说:大家看到它们就明白甚么是红木了。”
茅山红木艺术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1种特产€€€€金蝉,听说很多金蝉埋在土里出不来,就会永生成1朵花,叫做金蝉花。金蝉花正好契合了杨金荣心中艺术馆的灵魂€€€€扎根于江苏典雅精致的文化氛围和茅山的道教文化土壤,杨金荣希望茅山红木艺术馆能成为1朵开在茅山的艺术之花,让红木文化的本质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。
茅山红木艺术馆
已于2017年5月23日开馆,目前设有5个展厅:
传承有序€€€€苏作红木历史回顾
承前启后€€€€杨金荣作品
走进生活€€€€杨金荣作品与红木陈设艺术
匠人典范€€€€盛祖坤作品
大师风采€€€€吴学忠作品
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风景名胜区
开馆时间:9:00⑴7:00
进馆门票:200元/人
预约电话:0511⑻0775953 /5963
- 下一篇: YCO SYSTEM - 买手店推荐(4)
- 上一篇: 柳宗理,为人注视の平凡(上)